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在最新发布会上强调,实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是控制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关键。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到2035年,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将得到有效管控。自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来,新污染物治理已成为重要议题。
郭伊均指出,生态环境部联合15个国家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清单,加强了联动合作,形成了治理合力。各省份也印发了省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建立了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专家团队的组建,由双院士牵头,推动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实验室仪器行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对于识别和防控新化学物质至关重要。2021年至2024年,生态环境部识别评估了566种化学物质的危害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了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通过组织筛选出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的化学物质,并完成了122个行业,7万余家企业的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实验室仪器行业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伊均提到,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我国着力防控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环境风险,对14个种类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了禁用、限用等管控措施,并启动了一批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全面淘汰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并将新污染物治理要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综合决策参考,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郭伊均表示,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改革部署要求,推进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依托现有技术机构力量,探索在国家和区域流域层面建立“1+7”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中心,并带动地方逐步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监管技术能力。这将为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郭伊均强调了从4个方面积极探索协同治理的重要性。这包括强化战略目标协同,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综合治理和国际履约相关规划统筹;强化监管协同,全面加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监管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治理手段的协同,针对新污染物分类施策,将禁用、限用、治理等手段协同加以运用;强化污染控制的协同,统筹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以及大气、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的协同污染控制。
此外,加快推动完善治理支撑保障体系也是关键。郭伊均说,将推动加快制定出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法规支撑;推动加快实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风险管控领域面临的“卡脖子”科技难题;多渠道强化新污染物治理资金保障,推动实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工程。这对于实验室仪器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技术挑战,同时也为搜科网的仪器资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关注点。
平台客服
搜科公众号
搜科网小程序
@2012-2025
天津搜科供应链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ICP备2025031499号-1
津公网安备12010402001150号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