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仪器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由朱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领衔,成功模拟盐土植物的蒸腾作用,实现了从盐湖卤水中高效提取高纯度锂盐的技术。这一成果不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也为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宋琰副研究员介绍,锂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材料的关键矿物,通常存在于盐湖卤水和固体矿石中。我国高原地区盐湖众多,锂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湖水中“镁锂比”较高,导致镁锂分离困难,传统的锂盐生产成本高且质量较低。此外,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锂产业的环保要求极为严格。
图为南京大学科研人员研制的“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
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从盐碱环境下盐土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灵感,这些植物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盐分和水分。团队据此原理研制出了一种“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该装置由三层构成,在阳光照射下,通过纳米通道产生超高压,将卤水中的锂离子选择性地“驱赶”到储存层,并通过水循环系统收集锂盐。
实验室模拟的盐湖卤水环境中,该装置连续运行了528小时,成功将卤水的“镁锂比”从422降至2.5,锂的纯度提升了160多倍,证明了装置的可行性和高效率。朱嘉教授指出,该装置可以依靠太阳能运行,无需额外电力和化学药剂,特别适合在光照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地区应用,具有能耗低和环保的优点。
目前,该团队计划在高原地区开展中试和产业化试验,针对不同盐湖的物理化学特性进一步优化装置设计,以期在多方支持下尽快实现盐湖锂矿的产业化生产。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推动实验室仪器行业的进步,也将为仪器资讯和搜科网等平台提供更多关注和报道的焦点。
平台客服
搜科公众号
搜科网小程序
@2012-2025
天津搜科供应链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ICP备2025031499号-1
津公网安备12010402001150号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