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体育赛事的舞台上,尤其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兴奋剂检测一直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巴黎奥运会上,已有三起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案例,涉及的物质包括促进蛋白质合成的类固醇如美雄酮和宝丹酮、利尿剂和掩蔽剂如呋塞米,以及类固醇司坦唑醇。
本届巴黎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工作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负责组织和监督,所有参与检测的实验室都必须经过WADA的认证。兴奋剂检测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涉及赛前、赛后以及日常检测,以确保运动员没有使用任何违禁物质或方法。
兴奋剂检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食源性兴奋剂检测,这主要指的是通过食品摄入的兴奋剂,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兴奋剂是自然存在于体内的物质,而外源性兴奋剂则是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残留物质。
根据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国家体育总局在2023年12月29日发布了2024年的兴奋剂目录,明确了禁用的方法和物质。禁用方法包括血液操纵、化学/物理方法、基因/细胞兴奋剂等。禁用物质则包括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麻醉药品、刺激剂、易制毒化学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共计391种。
检测手段方面,自1964年奥运会首次实施兴奋剂检测以来,尿检一直是主要的检测方法。血检作为辅助手段,主要用于检测尿检难以发现的违禁物质和方法。尿样通过A、B瓶进行检查,以保护运动员的隐私。检测中心保留B瓶,而A瓶则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检测技术上,由于兴奋剂种类繁多、检测项目复杂、时效性要求高,尤其是食源性兴奋剂的检测,其在食物中的含量极低,使得检测工作更具挑战性。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等,这些方法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兴奋剂的检测中。
平台客服
搜科公众号
搜科网小程序
@2012-2025
天津搜科供应链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ICP备2025031499号-1
津公网安备12010402001150号
信息提交成功